賓館緣起
《 百年歷史元首行館 - 阿里山賓館 》
來到阿里山,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日出、雲海、森林、鐵路、櫻花這幾樣,殊不知阿里山地區還潛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古老建築與古蹟,其中就包含了現在阿里山地區內最著名的住宿地點,阿里山賓館。
阿里山賓館從開始營業至今已經超過百年,這百年歷史中,阿里山賓館也見證了阿里山林場的滄桑與變遷,熟知歷史與對在地文化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賓館之名是近代才有。而阿里山賓館最初的名字為“阿里山俱樂部”!
早在1895年,阿里山地區發現大量原始檜木林,將阿里山開發為林場經營,世界知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,也是此時期為了伐木運輸新闢建的交通建設。鐵路於1912年通車至二萬坪,開始伐木,1914年再延伸至沼平,阿里山森林鐵路主線全線通車。
根據史料,日治時期阿里山地區的俱樂部與招待所到處林立,從沼平到二萬坪,最高到玉山登山口,低至鐵道沿線都有,建造的初衷主要是為方便林場人員出差膳宿與休憩。
這些俱樂部,因時代變遷,陸續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,而當年最大並延續至今的就是今日阿里山賓館的前身“阿里山林場俱樂部”。俱樂部在1912年興建時,因為交通不便,建材取得不易,加之阿里山林場盛產的檜木、扁柏是極優良的建材,於是就地取材造就了今日最著名的百年檜木建築——阿里山賓館。
阿里山賓館建於大正二年,西元1913年(民國二年),由當時駐台日本人用阿里山生產的檜木所興建,全棟用卡榫建造(沒有一根鐵釘)工程艱鉅繁浩,是一不可多得的歷史建物,興建當初原為三棟,據阿里山耆老所述,本棟為日本人所住,台灣人不可進入,隔壁舊棟為華南寮(現改建為阿里山賓館),為當時台灣人為日本人工作的白領階級所住,後棟為工寮,為當時伐木工人所住,後來因祝融焚毀,只剩下本棟。
本館興建之初命名為「阿里山林務俱樂部」,為當時日本人駐阿里山的行政、經濟、政治與文化中心,興建本館之初的用意為阿里山森林的原始林木管理之用,館前的櫻花也是當時日本人引進同日本皇宮品種所種植,距今有百年歲月,其為櫻花種類中支高等品種,名為“染井”櫻花,館前左側聳立之檜木,年齡已近九百年,樹頂原有銅鐘,「今已無可考」,為何沒有砍伐,實是當時做為當時日本人召集阿里山居民之用。
本館招待過之貴賓不勝繁幾,有日據時代的9位總督及本國的5位總統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及外交使節等,台灣光復後,政府才更名為「阿里山賓館」,作為招待貴賓及公務之用。
1965年,林業署斥資180萬將招待所重新修繕,除保留原有的檜木建築外,另外改建原林場單身宿舍,新建鋼筋水泥建築的樓房,共計套房16間,日式疊席房7間,並更名為“阿里山賓館”。自此,阿里山賓館正式定名,沿用至今。